2023总结

这一年我走过了许多起伏和变化,站在年末的节点,心里异常平静。千言万语的平静。过去一年所有热烈的激荡都缓和下来,融入进我的生命里,跟着时间缓缓向前流淌。 C对我说,你换了一个国家诶。是哦,我听到的时候似乎都不觉得是一件大事。虽然当初围绕着relocate也有许多事情发生,但如果现在要我去描述这件事,我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只有简单的一句“从香港搬到了新加坡”而已。 慢慢细数,除了勇敢地到新地方冒险以外,我还是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坚持了一年的therapy. 随着在therapy中碰触的问题越来越深,我发现了三个对我个人成长来说最为重要的母题:自我,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这三股绳紧紧拧在一起,互相交织,铺就了一张名为trauma的网,一直裹挟着我。我在过去一年有去勇敢地面对每一部分,坚如磐石的死结开始松动。那面网带给我的不再只有束缚之梏,偶尔我能从中感受到网面的支撑之力。 那么就让我以这三股绳为线索串联起我的2023吧。 1.原生家庭 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是我看therapy以来最大的收获之一。我与自我、他人的关系,追根溯源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一些根植但从未有机会去面对和解决的童年创伤,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和他们的parenting方式对我的影响。 在典型的中国家庭长大,我父母为我倾注了他们近乎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那是一些我没有办法想象和做到的牺牲。他们的生活重心都围绕着我转,是没有自我的家长。而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个没有自我的小孩,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高度依赖于他们。我害怕让他们失望,我害怕他们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我害怕他们不再爱我。我内心深处仍是那个渴望被爱和照顾的小孩。 而过去这年,随着我自己开始变得经济独立,我与他们心理上的相对位置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站在一个索取的位置,我很容易有失望的情绪,因为我想要从他们那里获得100%的理解和支持。而现在,面对他们我很少丧失理智,处理同他们的关系也更加游刃有余。有时候看他们的心态就像看小孩,那种微妙的位置调转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真的长大了,精神也开始独立了。有一次妈妈向我抱怨,“每次都是我给你打过来,你从来不主动打过来”,要是在过去面对这样的“指责”我的情绪一定会被点燃,但那次我一点都不恼,想的反而是“你有需求表达出来还挺好的”。真是变化了很多。 这一年我与他们不是没有冲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情绪失控是来自我爸“有时候宁愿你读书没那么好”。这当然是杀伤力很大的一句话,足以让我自以为他对我的爱全部就此蒸发。原来他爱的不是我,他只是想养一个听话懂事能拴在身边的小孩。 我在我们三个人的群里敲下了我至今都为自己骄傲的一段话“我希望我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我才20多岁,我有自己想要去探索的路,我有自己想要去寻找的答案。一个女生在外面漂泊打拼很辛苦,很多男生都没有这个勇气,但是你们的女儿做到了。既然我都选择了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尊重,理解和祝福”。这段话发出去我就自由了许多,我不再处在一个被动索取的位置,我在主动地表达自我,争取理解与爱的确认。爸爸向我道歉,不擅长表达感情的妈妈说“妈妈一直在你身边,我一直都支持你”“我们一直是尊重你的选择,也很理解你的不易”。后来我离开香港那天,我爸给我发消息说为你骄傲。 那件事之后我与许多事情都和解了,而更让我高兴的是这是我自己主动争取来的。我渐渐地不再执着他们对我的爱是否有条件,我是否是他们心中的好女儿,我也不在乎我爸那句话是不是气话。但如果要问我我爸妈是否真的爱我,我想他们是爱我的吧。我知道这是我的幸运。 2.亲密关系 我这一年并没有建立起来严格意义上的relationship, but in a broader sense, I’ve experienced way more than before. 在香港上半年的那段关系我现在回想都觉得像是梦一场。所有好的,坏的,开心的,难过的,以极高的浓度在极短的时间内都体验了一个遍。我信奉体验派,觉得有这样的体验是能丰富我生命经验的好事。在我彻底move on和下头之后,去想那个人,心里只剩下一句“只是长得有点高的普男”(Please don’t judge me, I just cannot handle my weird obsession with height). 我现在还能捕捉一些当时的状态,比如当时的我是如何去感受和想象who he is. 尽管最后结果表明他不是一个值得的人,我在心里开了100倍滤镜去美化他,那种勇敢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一个人的形状的生活状态是对我来讲为数不多的珍贵时刻。 人在非常态的混沌之中有着旺盛的创作欲。在这段起伏跌宕的关系中,我一直都在写在记录,发出来的就有4篇,更别说在notes里躺着的那些混乱无序的意识流片段们。写作对那个阶段的我来说意味着很多。比如它能帮我从关系中抽离出来去观察自我,随着客观和评论性的口吻越来越多,我对于这段关系和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写作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当文字被书写下来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已经被改变了。最开始的时候我无法用第一人称写,那对我来说很吓人,每写下一个“我”字就会有一根箭直射我的心脏。我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甚至还有一点半虚构。我挺喜欢半虚构非虚构的写作方式,非虚构的部分提醒我不要忘记当时那些容易被自己糊弄过去的情绪和感受(尤其是不好的),虚构的部分帮我插上了逃离现实世界的翅膀,让我在意识层面获得一些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力。终于在最后我能够用“我”去写那段关系了,那时过山车进入了尾声,我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阶段,就像我现在用第一人称书写过去一样平和。 我想我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想起那段关系都会心颤。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念他,我想念那几个月。准确的说,我想念那几个月里的自己。 在各方的鼓励下我开始用dating app, 有了许多乏善可陈的体验。总结下来就是,从不同维度论证了“男的基本盘真的不行”, GLOBALLY. 对于恶心得千姿百态的男人们我可以再多收集一些样本之后写一篇吐槽大会。对我来讲最重要的一个takeaway是我对于dating app模式的一种感受,以及那种感受带给我的启发:我是如何看待和进入亲密关系的。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我的使用体验,那就是难受。最开始我以为这种难受只是源于我对这种模式的不熟悉。但后来读到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分析现代人的爱欲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不适是有很强的可解释动因的。书里让我醍醐灌顶的一个部分是,将爱欲同资本主义与绩效联系起来,并且反复强调他者的“异质性”。在app最初填写profile的时候我就开始不适,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一些量化的指标,几张照片和几句话高度简化。我需要费心力去选我好看的照片,写有意思的prompt去展现我是一个adorable person. 从外貌到个性,我整个人都变成了被展示出来的商品,待价而沽。我变成了被消费的对象,失去了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每个dating lifecycle快如资本主义的快消品更新迭代:匹配,聊天(small talks), 见面(probably still small talks),ghost. 每一步都是一个二分节点,精确得就像互联网产品经理画的流程图。人们不知疲倦地重复每一个cycle,效率至上,恍若新自由主义online dating流水线上的机器。他者的“异质性”彻底消亡。 我恍然意识到,我感受到的不适,是我对这种十分资本主义的快速与浮躁的不适。我更崇尚自然和简单的相知。年底在海岛与P那段际遇缓和了我被物化和异化的拉扯感,但回到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森林不久,快速和高效的浮躁空气又很快将我吞没。在现代化的高效社会中,抵抗爱欲的消亡,捍卫我的人格,是我新年要去探寻的问题。 3.自我 在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变化最后都会回归到自我。“自我”这个词太庞大太哲学 了,很难去理清。凭直觉来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变化特别大,过去一年中模糊地抓住了一些线索,离“自我”更近。 过去这一年我开始反思我与我身体的关系。上半年的时候我因为跑步肌肉拉伤了三次。等到第三次的时候,我才痛定思痛,学会去倾听和尊重我的身体。 “痛就不跑了”这个简单的道理took三次教训才学会。中间还因为⻝物中毒和新冠生了两场病,切身感受到了肉体的脆弱性。记得某一天半夜从药物昏睡中醒来上厕所,半路不小心踩滑膝盖狠狠着地,我踉跄着站起来,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现在70岁的话那我之后都要瘫在床上了”。我们的肉身是多么的脆弱。 年底的时候我因为工作上的压力,身体出现了反应。直到医生说“可能是你压力太大了”,我才意识到原来问题出现在了我的精神上。虽然再一次对不起我的身体,但overall我觉得我自己是有进步的。我对身体的感知更敏锐,更快察觉到不对劲。通过我的身体我得以更了解“自我”的存在状态。后来信誓旦旦地说要养生,泡脚泡了两周就无疾而终,买了一堆养生药材至今还安静地躺在冰箱里。我开始有照顾身体的意识,但目前为止,我使用和消耗它的程度远远大过我照顾和滋养它的程度,希望我在新年能更好地与它相处。 除了肉体之外,对我来说另外一个探寻“自我”的重要要素是时间。时间是很迷人的东西。有时间就一定意味着变化,而我永远都为变化欢欣,因为变化意味着我还活着。这一年personally the most to my taste movie是past lives....

January 18, 2024 · lsypenguin

2022总结

又到了写年末总结的时候了。这一年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情,事情发生的密度都很大,没来得及花时间去digest上一件事情,下一件事情就发生了。 千言万语,不止从何处说起。我打算摒弃过去的格式,想到哪写哪(意识流警告) 今年年初的时候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迎来了香港的疫情爆发。我在阴冷的天气里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离开,最初说好不会走的人都走了,好像就剩我自己一个人在寒潮中逆流而上,说不孤独都是假的。其实现在想来,当时回与不回与我而言根本构不成一个选择。对那时的我来说,光是想想回家我的状态,将过什么样的生活(非常堕落的生活,refer to我一片空白的大五下)我就连连摇头。孤军奋战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的,深夜一个人听着冰冷的雨声怀疑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明明回去能够有“舒适“的生活,但为什么自己就是不喜欢不想要呢。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从那段昏暗的日子走出来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turning point, 当你意识到你已经go through了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然后就是夏天,我最爱的夏天。7月是生日月,24岁的生日比22岁的年龄焦虑小多了,真是好的变化。然后去泰国旅游,在海岛上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回忆。8月的主题是电影,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看了好多好多场电影,在兵荒马乱地赶场中偶尔会为入职焦虑。 9月开始我的第一份full time工作。我都不知道该说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有这样一份非典型工作。在景色宜人的数码港上班,每天通勤沿途都有好看的风景,没有体会过中环金钟的peak hours,离那个印象中快节奏很stressful的香港很远。工作内容很challenging很有趣,需要我一直不停地学新东西,不会觉得无聊。又遇到一位从不push, fully trust you的老板,拿着一份还能养活自己的工资,好像没什么可以complain的。最大的压力来源是觉得老板太信任我,总担心自己做不好,配不上,常常有种too good to be true的感觉。在很confident和很自我怀疑的状态中反复横跳,struggle了4个月,希望明年项目能有一些大的break through。 过去一年认识了很多新的很有意思的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在来香港之前,或是读大学之前,我周围的人似乎都跟我share同样的背景。这当然是好事,意味着对方能天然地understand your sufferings.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在于,这种太过同质和相似的背景让我们有非常接近的价值观,会给我一种everything is always standard的错觉,一切都有一个right answer。面对某个问题,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的反应都应该是A。但其实,在我的这个bubble之外,有很多人的反应是B,C甚至是D, E, F.当我有B这种想法的时候,我会怀疑自己abnormal, because no one thinks this way. 就像上半年我因为与大多数人的想法和选择不同而留下时,要是有很多人告诉我, hey staying in HK is pretty good,或许我就不会那么难熬了。对“成功从来只有一个标准”下长大的乖乖学生,实在是太需要看到这种alternative了。 这些有意思的人也让我意识到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自闭。作为一个INFJ(大写的I)型人,我一直都给自己定性为害怕social的社恐。的确,过去在一些聚会中,我经常有在一大堆人中间质疑为什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的时候。但今年去过的好几个party,其实都玩得很开心,吸收了很多新奇有趣的ideas和information,跟有趣的人一起聊天并不是一件那么consuming的事情。为此我的两个takeaway是: 1)停止pua自己,if you didn’t have fun or didn’t feel comfortable, it’s not your problem, probably because other people are too boring and shitty :); 2) 不要对自己下太多定义和局限,introverted people can have fun on party as well!...

December 30, 2022 · lsypenguin

2021总结

一晃就到年底了。在惯常回望和反思之时,发现这两年我的时间尺度很模糊。一些脑海中涌现出很重要的时刻或事件,明明鲜活得感觉就发生在昨日,但其实已经是去年的老黄历了。2020的变化实在是太剧烈了,今年更多的是在慢慢消化,像是去年的自然延续。当然也有很多新鲜的事情发生,但大体都循着一个方向。 还是像去年那样列一个list进行梳理吧。 1.一些较大的改变 今年活得比较稳定,没有翻天覆地的巨变发生。如果让我把较大的改变替换成长足持久的点滴进步,我会选择女性主义。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我的年度关键词,作为一根主线贯穿着我所有的生活和思考。 这是一个很火同时争议很大的议题,网络上层出不穷的骂战和攻讦即是证明。我也一直不敢谈论这个话题,但我没有办法忽视它对我的影响。这种觉醒的过程就像是一种不可逆的熵增,一旦被点燃,就很难熄灭。 女性主义的探索始于性别,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是全方位的。两性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面向,它赋予我的更多是一种从底部发生的,一种更本质的,对于自我身份和寻找和确认。它不断提醒我要从被凝视的客体身份中解放自己,挣脱掉那些荒诞不经的桎梏,与潜移默化的规训做抗争。我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停止习惯性的向自我归因,不畏惧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自信,学会了悦纳自己。今年情绪稳定大概也得益于此,整个人的姿态更敞开了,纠结的时候少了,不开心的时候该骂就骂,该吐槽就吐槽,少顾虑莫须有的后果,情绪就稳定了许多。 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变化,比如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体重焦虑,年龄焦虑。和母亲的关系,女友之间的互相欣赏和肯定。 尽管有很多好的变化,但现实也在不断提醒我,我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么勇敢和有力。仍然有很多时刻,我犹豫,畏惧,张皇无措。二十多年的规训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候包裹住我,提醒我的软弱,让我窒息。 上野千鹤子说,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这句话给了我很多正视和反抗的力量,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更有勇气。 2.最开心和最难受的事 好像没有什么能够说最开心的事情,因为整体一年都挺开心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好的变化让我真的很开心之外,还有就是跟朋友们美好的回忆。以及来香港之后,比我想象中更快地融入这里,认识了新的朋友,上了很有收获的课,学了一些广东话,吃了很多美食,看了很多海,行了很多山,都让我很开心。 最难受的事大概就是我外婆生病,希望她能平安熬过这个冬天。 3.最喜欢的电影 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一部女性主义公路片,讲述了两个女性完成了对女性想象的破除,用一种壮烈决绝的方式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反叛。镜头语言完美,叙事完美,配乐完美。里面还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场景,对于两性形象的刻画真的非常精准,导演很厉害。 六月的时候抢到了上影节的票,几百人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一起大笑,鼓掌,流泪,真的特别美好。 4.最喜欢的书 最喜欢的书也是跟女性主义有关的(果然是我的年度关键词。 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就没读过这种小说,有太多片段都让我颤抖。那些疯狂的,混乱的,幽暗的部分让我特别感同身受。贴一段看完之后写下的话: 这才是女性友谊。女性友谊并不是撕逼互表扯花头,而是我会跟你暗暗地较劲,会用你的目光审视自己,会为你的成就高兴,会吃你男友的醋,会跟你共享同一种苦难的焦虑,会害怕有一天你会离我而去。我们的命运一直交缠在一起,你就像另一个自己一样,牵引着我反思,进步与抗争。而你也像我需要你那样需要我。 5.前进的一小步 2021有一些坚持下来的小习惯。 比如每天写日记,坚持下来发现真的好神奇。回头看自己的日记的时候,发现几乎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比如吃了什么好吃的,听到了什么笑话,谁让我生气了,化了个好看的妆。这些过几天就会遗忘的小事,但对当天的我来说就是头等大事。一些小事小情绪拼凑出每一天,然后每一天再拼凑出一个更大的图景,构成我们的生活,述说我们的生命。 另一个小习惯是健身。按照B站的视频记录,我有一百五十多天都练了健身视频,这还不算有时候出去跑步爬山游泳什么的没计算在里面,所以今年四舍五入至少隔一天就锻炼了一次。真是了不起!虽然身材和体重没怎么变,但最重要的是享受了运动带给身体的正反馈。最近发现早上起来健身然后洗个澡,泡杯咖啡,能够全天都精神百倍。还有在健身的过程中,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跟自己的身体和解,这些都是好的变化。 很多人的年末总结都说不喜欢这一年。的确,疫情的阴霾仍笼罩着世界,许多糟糕的事情不停发生,没有变好的迹象。在全人类的尺度下去回溯这一年,确实难以让人喜欢。但作为一个具体的普通人,我很感恩今年所有的经历和际遇。 生活仍在继续,我们仍在往前走,所有好的坏的都是我们日记本上的几行字,几段话。从日记的篇幅来看,那些远方的牵挂和我们近处的悲喜同等重要,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 打开感官,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脑思考。 对明年的希望就是,情绪更稳定,更自洽,更完整。 朋友们,新年快乐!

December 31, 2021 · lsypenguin

2020总结

跨年是一年中我最有仪式感的日子之一(另一天是生日)。这种仪式感可能源于我潜意识对自我一定会有所成长和改变的期许和要求,而带有强烈的辞旧迎新属性的新年和生日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两个回望和检视自我成长的重要节点了。 2020没有逃过庚子年的魔咒,在病毒肆虐和经济萧条的阴影之下无人幸免。我则被迫度过了空空如也的半年居家生活,9月回上海实习之后生活才重新忙起来。一空一满,不同的感受和体悟,满足了有所成长和改变的自我要求,于是能够自得和平静地做出年末总结,不再像去年年底那样狼狈和痛苦了。 能总结的有很多,许多事之间又是相连和相通的。避免凌乱,列一个list进行梳理: 1.一些较大的改变 2.认识的有意思的人/事 3.一次难忘的旅行 4.一次难忘的现场演出 5.最喜欢的电影 6.最喜欢的剧 7.最喜欢的一本书 8.最喜欢的一首歌 9.前进的一小步 1.一些较大的改变 去年申请季,我对去美国是有执念的。心里对美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向往,觉得我非去那里读书不可。但因为疫情和中美关系以及爸妈对此保守的顾虑,我最后被迫放弃了这个非去不可的念头。 放下的过程并不轻松。记得爸妈第一次找我聊这件事的时候,我真的很难接受,心里想的只有三个字:凭什么。就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信奉个人的拼搏和奋斗,认为all the efforts will pay off.所以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外在变故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的时候,我非常崩溃。 我大概花了快半年的时间去接受这件事。在这件事算彻底翻篇之后,我才恍悟:原来我没去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也不是非要做这件事不可的。很多所谓非做不可的执念,不过都是跟自己较劲。选择之间孰好孰坏本身就很难讲清,太过执着容易画地为牢;倒不如松快地放手,学会放下,说不定另有一番景色和滋味。 之后我开始尝试在纠结的时候提醒自己别太固执,虽然并不能做到立马放下,但心中有一个警醒的声音确实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陷入计较得失的桎梏。这应当是我今年最大的一项改变。 2.认识的有意思的人/事 想分享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杜烧老师,不算认识,只是我单方面喜欢她。杜烧是我去年搞云关注的,她在给我追星层面的乐趣之外还带给了我很多关于人生的新知。据我观察所得,杜烧老师是一个生活在成都,写字为生,偶尔远行,步入中年,依旧未婚的女性。有这样身份特征的人在我生活圈子里完全找不到第二个,因此她能够带给我很多鲜活的,我日常生活无法接触到的空气。 我生活的圈子和朋友都与我同龄,一群即将或刚刚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为升学和工作忙碌奔波。不想努力之类的抱怨和吐槽常有,但年轻人热血难凉,第二天依然会重振旗鼓努力奋斗。 而杜烧老师进入中段之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画风了。她写自己的文章中常有能力有限,力不从心之叹。“到了中年,十几二十岁畅想过的那些未来全都被抹除了,就像沙画一样,手指一抹就推平到一点不剩。唯一能够做到的是过好眼下的生活,除非拥有自己的企业,事业心还很旺盛,否则很难去构思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三个月后都没有怀抱着强烈期待,因为心里清楚和此时此刻大差不离。”这样的口气,在我身边实在是少见。 她还写过她半途而废的许多件事,吉他、电子琴、二胡、数位板、颜料、画笔、大部头的书籍,说自己“原来这些年我就没坚持干好过一件事。”我们年轻人总会乐观的认为,没有坚持下去的兴趣之后一定还有重新开始的时日,而她就这样看透和接受了自己容易半途而废的本质。 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就此躺平,向现实妥协的中年人不在少数。杜烧可爱的地方在于,她相信自己难成大事,但并不懊恼,觉得就算“失败和普通”也是自己的生活。就像她写她半途而废的笛子,“于我自己,我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算一些,即使很大可能一生都没办法把笛子吹得婉转悠扬,笑傲江湖终究是一个迷梦。但因为尝试过,自知江湖就是忽明忽暗,有风有浪,风浪之中有潇洒的笛声,也有我干涩喑哑荒腔走板的两响短调。” 我的中学和大学虽然算不上顶尖的,但也还行,成长教育环境被成为精英的话语主导。努力奋斗成为优秀的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make a difference,甚至改变世界是身边大多数人的英雄梦。杜烧老师给我的感觉则完全是这些话语的反面,没有什么昂扬的斗志,没有什么要追寻的梦想,生活里常有捉襟见肘的尴尬。按照这套话语的标准,这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但我却很喜欢她,她写的文永远细腻温柔,拍的图永远盛有满满当当的感情。看到她分享猫,分享她的追星生活,分享远方的风景,我会真心羡慕:这样的生活真的好好哦。 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做事常常半途而废,没有成为幻想的精英,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但依然可以自得快乐地生活。我曾经一度以为人生的道路只是一道成为“精英”的窄桥,挤不过去便是失败。看到杜烧老师这样分享她的人世观念,我才知道原来人生这样过真的是可以的,就算挤不过去等待我的也不会是深渊。 就像她写“到了一定年龄,多少放弃了幻想,从芸芸众生中看到了自己,量力前行。因为有更多的不一样的声音,有不一样的人,有或长或短的道路,或高或矮的楼房,有人清早在阳台上弹琴,有人深夜对着电脑屏幕叹气,大家背负着不同的快乐和相似的无奈,这是我们的江湖。” 第二个人是我实习的老板。 他爱憎分明,一点也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直观地表现就是脾气特别不好,经常凶人。但不知道为啥,我觉得他很可爱,一种拧巴的可爱。比如他经常用让你很难接受的方式指责你,但在他要离职的时候会因为觉得对不起大家而流泪。结果就是虽然平时大家因为他很凶不太愿意跟他相处,但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他带来的影响和启发。比如他喜欢看书,一个同事在跟他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确实阅读很有用,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儿子的阅读习惯。他身体里流淌着理想主义者的血液,常常愤怒,不愿意妥协,在职业生涯做了很多旁人认为很冲动的选择和决定。这样的性格在职场中注定不受欢迎,他也为此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磕绊,但他还是这样横冲直撞的闯下来了,依然棱角分明,不收敛锋芒。但同时他又很真诚和柔软,在散伙饭上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说到动情处眼眶里闪烁着泪光。 他跟杜烧老师相比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反面,他身上仍有不安天命的冲劲儿,也不像杜烧看得通达,身上充满了许多矛盾和拧巴的地方,但这些正是很戳我的点。特别想看他之后是怎么样的,会不会被时间改变,会不会一直抗争到底。 3.难忘的旅行 今年唯一一次出门玩是10月去北京见朋友。小时候去北京的感觉就是大型旅游景点集中营,游玩的印象就是从一个名胜古迹奔波到另一个名胜古迹。作为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座城市承载了很多符号意义,旅游景点里挤满了游客,感受不到城市本身的气息和风貌。这次再去,感受就很不一样了。 记得我从下飞机到走出机场都没什么太多感觉,直到坐上出租车,听到司机一句京味儿十足的“去哪儿”,我暗自发笑“Welcome to Beijing!”。进市中心之前,沿途的路都很宽,没什么高楼,路上也很少见到行人和商店,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好像停留在了十年前。从郊区开往市区的路上,我有一种强烈的行走在北方的感受:一种广袤国土的感觉,一种很原始的,很粗砺的力量。有很多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吐槽北京很土,我想这种土有一部分就是源自北方城市抹不掉的根植黄土大地的力量。 这次去北京主要就是见L,没想到时间已经快到我们认识十年了。怎么讲呢,十年足以改变很多人很多事,我们都变了很多。但缘分和时间就是很神奇,十年前的朋友有一些现在已经没怎么联系了,但仍然有一些情谊并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看到什么好看好玩的会跑过来给我讲“你一定要去看这个”的人,在我做了什么傻事会嘴毒到一直嘲笑我的人。他很善良,好人一定有好报,祝他未来越来越好! 4.难忘的现场 因为疫情看现场的机会相比去年少了很多。最难忘的一场还是为了追星去看我们的歌节目录制吧。去节目当观众要忍受录制之前在寒风中排队等好几个小时,中途四五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随意离开座位,除了粉丝我觉得正常人很难坚持。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现场去的粉丝还是会拼命地鼓掌喝彩应援,身处其中很难不被这种浓烈满溢的爱意感动。虽然饭圈有很多让人讨厌的地方,但抛开网络上乌烟瘴气的饭圈生态,我在现场感受到的那些是我认为追星最本质的快乐。 希林和容祖儿的合作,在最开始祖儿姐进唱的那几句我还有印象唱得如何,等到希林开始唱我能记起的只有我全程头皮发麻鸡皮疙瘩。那是一种非常直接的生理反应,可能并不是因为她的嗓音有多好多撩人,而只是作为一个粉丝听到她声音之后激动到难以自持并且产生生理反应罢了。 5.最喜欢的电影 翻看了我的豆瓣观影记录,纠结了一番,选出了call me by your name。17年的片子了,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太喜欢了。青春的相识,悸动,试探,接近,吸引,缠绵,离别,每个阶段都是爱的不同面向,串联起来就是那个夏天最热烈的诗节。轰轰烈烈地开始再轰轰烈烈地结束,短暂火热又惨烈。用尽全力地爱,再无力地哭。在未来的人生里,只要想到你,只要有人提起你,一定是无法阻挡和无法消解的爱意。 6.最喜欢的剧 我选《伦敦生活》,一部披着喜剧的外衣但内核丧到不行的剧,边笑边哭是我观此剧的常态。女主一直没有从失去闺蜜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中也不善于向姐姐,爸爸和男朋友表达感情,总是把每件事情搞砸。在为数不多的吐露真心的时刻,对方总是离她而去。但看完两季你会发现,女主是最热爱生活,最懂爱的人。但就像女主爸爸说的那样:“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交付真心的人可能不会幸福,最懂爱的人可能不会找到爱,很丧很难受,但映照的是我们自身的际遇。 7.最喜欢的一本书 非常不好意思地说过去一年没看多少书,要从为数不多的书中选一本的话,我会选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书很薄,很快就可以读完,也舍不得读完。正如标题,这本书解答了青年人各种各样的困惑,里面有里尔克关于孤独、爱、创作等问题的思考,好到我认为可以全书摘抄的程度,值得一读再读。 8.最喜欢的歌 过去一年迷粤语歌比较多,听得最多的应该是关淑怡的《地尽头》。看到有人说关淑怡是“气若游丝”的唱法,犹如鬼魅迫近在你耳边喃喃。她鬼魅的声线配上词的意境,真的好抓人,我听这首歌就会不自觉地循环一遍又一遍,想要跟她一起痛苦挣扎沉沦到底。 飞过天际,走到海角 要拾回快乐 双手摸索,双眼搜索 我尚有感觉 心似刀割,总算醒觉 胜地难闭幕 9.前进的一小步 我觉得我前进了很多一小步!最让我开心的是,我觉得我变得更自信更喜欢自己了。之前对自己有很多不自信的地方,勇敢地慢慢地说出来之后,对方反应都是惊讶,并表示并不是我自己想象的那样。以及身边有毫不吝惜赞美,每天都对我夸彩虹屁夸到上天的朋友。就这样慢慢觉得自己真的还是很不错的,很值得被爱的。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进步。 不论好坏,我都很期待2021。 希望我2021能更勇敢,坦荡。找到更自洽的活法,填装更多的快乐。 大家新年快乐!

January 3, 2021 · lsypenguin

2019

2019非常难捱 每天都疲于奔波 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根本无处可逃 忙碌的间隙留给我并不多的思考时间 我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 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意义」这两个字的重要性 是的,意义似乎是生活哲学的终极命题,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在十字路口,未来的不确定性更是平添了这种痛苦 不过在亲历了种种社畜生活后,倒是顿悟了一件事:要放弃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2019这个世界都过得不好 我周围的朋友大多都深陷焦虑,抑郁情绪不断蔓延 似乎大家都对能彼此的负面情绪感同身受,似乎和我面对同样的问题 “Every generation gets their own problems dumped in their lap.”大抵如此 令人难过的社会事件频发 结构性束缚仍然难以冲破 女性独立与性别平等仍然遥遥无期 各种强权欺压在鲜活的个体之上,泯灭人性为所谓的各种主义与正义做注解 网络世界的攻讦与谩骂不断,言辞之恶毒人心之阴冷让人心寒 2019,除了每天太阳照常升起,我看不到这个世界正在变好的迹象 2019也并非完全昏暗 爸妈仍旧在身后 与老朋友仍旧相爱(请自行对号入座 也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新朋友 从不追星的我也开始真情实感的追星 感谢小郑能够活得如此完整,滚烫 看到一个理想主义的骑士也能在这个世界仗剑驰骋,活得幸福璀璨,真好 从不磕cp的我也真情实感的搞起了云次方 每天都在为他们情真意切的情谊流泪 一个燃烧的太阳,一个自制的月亮,星轨交织,相互照亮 感谢给我疲惫不堪的感情生活带来了慰藉 还是要相信美好,相信爱 2019真的太漫长了,我一点都不想再来一遍 2020总会变好吧 会吧?!!!!

December 30, 2019 · lsy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