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走过了许多起伏和变化,站在年末的节点,心里异常平静。千言万语的平静。过去一年所有热烈的激荡都缓和下来,融入进我的生命里,跟着时间缓缓向前流淌。

C对我说,你换了一个国家诶。是哦,我听到的时候似乎都不觉得是一件大事。虽然当初围绕着relocate也有许多事情发生,但如果现在要我去描述这件事,我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只有简单的一句“从香港搬到了新加坡”而已。

慢慢细数,除了勇敢地到新地方冒险以外,我还是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坚持了一年的therapy. 随着在therapy中碰触的问题越来越深,我发现了三个对我个人成长来说最为重要的母题:自我,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这三股绳紧紧拧在一起,互相交织,铺就了一张名为trauma的网,一直裹挟着我。我在过去一年有去勇敢地面对每一部分,坚如磐石的死结开始松动。那面网带给我的不再只有束缚之梏,偶尔我能从中感受到网面的支撑之力。

那么就让我以这三股绳为线索串联起我的2023吧。

1.原生家庭

意识到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是我看therapy以来最大的收获之一。我与自我、他人的关系,追根溯源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一些根植但从未有机会去面对和解决的童年创伤,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和他们的parenting方式对我的影响。

在典型的中国家庭长大,我父母为我倾注了他们近乎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那是一些我没有办法想象和做到的牺牲。他们的生活重心都围绕着我转,是没有自我的家长。而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个没有自我的小孩,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高度依赖于他们。我害怕让他们失望,我害怕他们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我害怕他们不再爱我。我内心深处仍是那个渴望被爱和照顾的小孩。

而过去这年,随着我自己开始变得经济独立,我与他们心理上的相对位置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站在一个索取的位置,我很容易有失望的情绪,因为我想要从他们那里获得100%的理解和支持。而现在,面对他们我很少丧失理智,处理同他们的关系也更加游刃有余。有时候看他们的心态就像看小孩,那种微妙的位置调转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真的长大了,精神也开始独立了。有一次妈妈向我抱怨,“每次都是我给你打过来,你从来不主动打过来”,要是在过去面对这样的“指责”我的情绪一定会被点燃,但那次我一点都不恼,想的反而是“你有需求表达出来还挺好的”。真是变化了很多。

这一年我与他们不是没有冲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情绪失控是来自我爸“有时候宁愿你读书没那么好”。这当然是杀伤力很大的一句话,足以让我自以为他对我的爱全部就此蒸发。原来他爱的不是我,他只是想养一个听话懂事能拴在身边的小孩。

我在我们三个人的群里敲下了我至今都为自己骄傲的一段话“我希望我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我才20多岁,我有自己想要去探索的路,我有自己想要去寻找的答案。一个女生在外面漂泊打拼很辛苦,很多男生都没有这个勇气,但是你们的女儿做到了。既然我都选择了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尊重,理解和祝福”。这段话发出去我就自由了许多,我不再处在一个被动索取的位置,我在主动地表达自我,争取理解与爱的确认。爸爸向我道歉,不擅长表达感情的妈妈说“妈妈一直在你身边,我一直都支持你”“我们一直是尊重你的选择,也很理解你的不易”。后来我离开香港那天,我爸给我发消息说为你骄傲。

那件事之后我与许多事情都和解了,而更让我高兴的是这是我自己主动争取来的。我渐渐地不再执着他们对我的爱是否有条件,我是否是他们心中的好女儿,我也不在乎我爸那句话是不是气话。但如果要问我我爸妈是否真的爱我,我想他们是爱我的吧。我知道这是我的幸运。

2.亲密关系

我这一年并没有建立起来严格意义上的relationship, but in a broader sense, I’ve experienced way more than before.

在香港上半年的那段关系我现在回想都觉得像是梦一场。所有好的,坏的,开心的,难过的,以极高的浓度在极短的时间内都体验了一个遍。我信奉体验派,觉得有这样的体验是能丰富我生命经验的好事。在我彻底move on和下头之后,去想那个人,心里只剩下一句“只是长得有点高的普男”(Please don’t judge me, I just cannot handle my weird obsession with height). 我现在还能捕捉一些当时的状态,比如当时的我是如何去感受和想象who he is. 尽管最后结果表明他不是一个值得的人,我在心里开了100倍滤镜去美化他,那种勇敢敞开心扉,用心去感受一个人的形状的生活状态是对我来讲为数不多的珍贵时刻。

人在非常态的混沌之中有着旺盛的创作欲。在这段起伏跌宕的关系中,我一直都在写在记录,发出来的就有4篇,更别说在notes里躺着的那些混乱无序的意识流片段们。写作对那个阶段的我来说意味着很多。比如它能帮我从关系中抽离出来去观察自我,随着客观和评论性的口吻越来越多,我对于这段关系和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写作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当文字被书写下来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已经被改变了。最开始的时候我无法用第一人称写,那对我来说很吓人,每写下一个“我”字就会有一根箭直射我的心脏。我用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甚至还有一点半虚构。我挺喜欢半虚构非虚构的写作方式,非虚构的部分提醒我不要忘记当时那些容易被自己糊弄过去的情绪和感受(尤其是不好的),虚构的部分帮我插上了逃离现实世界的翅膀,让我在意识层面获得一些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力。终于在最后我能够用“我”去写那段关系了,那时过山车进入了尾声,我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阶段,就像我现在用第一人称书写过去一样平和。

我想我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想起那段关系都会心颤。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念他,我想念那几个月。准确的说,我想念那几个月里的自己。

在各方的鼓励下我开始用dating app, 有了许多乏善可陈的体验。总结下来就是,从不同维度论证了“男的基本盘真的不行”, GLOBALLY. 对于恶心得千姿百态的男人们我可以再多收集一些样本之后写一篇吐槽大会。对我来讲最重要的一个takeaway是我对于dating app模式的一种感受,以及那种感受带给我的启发:我是如何看待和进入亲密关系的。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我的使用体验,那就是难受。最开始我以为这种难受只是源于我对这种模式的不熟悉。但后来读到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分析现代人的爱欲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不适是有很强的可解释动因的。书里让我醍醐灌顶的一个部分是,将爱欲同资本主义与绩效联系起来,并且反复强调他者的“异质性”。在app最初填写profile的时候我就开始不适,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由一些量化的指标,几张照片和几句话高度简化。我需要费心力去选我好看的照片,写有意思的prompt去展现我是一个adorable person. 从外貌到个性,我整个人都变成了被展示出来的商品,待价而沽。我变成了被消费的对象,失去了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每个dating lifecycle快如资本主义的快消品更新迭代:匹配,聊天(small talks), 见面(probably still small talks),ghost. 每一步都是一个二分节点,精确得就像互联网产品经理画的流程图。人们不知疲倦地重复每一个cycle,效率至上,恍若新自由主义online dating流水线上的机器。他者的“异质性”彻底消亡。

我恍然意识到,我感受到的不适,是我对这种十分资本主义的快速与浮躁的不适。我更崇尚自然和简单的相知。年底在海岛与P那段际遇缓和了我被物化和异化的拉扯感,但回到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森林不久,快速和高效的浮躁空气又很快将我吞没。在现代化的高效社会中,抵抗爱欲的消亡,捍卫我的人格,是我新年要去探寻的问题。

3.自我

在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变化最后都会回归到自我。“自我”这个词太庞大太哲学 了,很难去理清。凭直觉来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变化特别大,过去一年中模糊地抓住了一些线索,离“自我”更近。

过去这一年我开始反思我与我身体的关系。上半年的时候我因为跑步肌肉拉伤了三次。等到第三次的时候,我才痛定思痛,学会去倾听和尊重我的身体。 “痛就不跑了”这个简单的道理took三次教训才学会。中间还因为⻝物中毒和新冠生了两场病,切身感受到了肉体的脆弱性。记得某一天半夜从药物昏睡中醒来上厕所,半路不小心踩滑膝盖狠狠着地,我踉跄着站起来,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现在70岁的话那我之后都要瘫在床上了”。我们的肉身是多么的脆弱。

年底的时候我因为工作上的压力,身体出现了反应。直到医生说“可能是你压力太大了”,我才意识到原来问题出现在了我的精神上。虽然再一次对不起我的身体,但overall我觉得我自己是有进步的。我对身体的感知更敏锐,更快察觉到不对劲。通过我的身体我得以更了解“自我”的存在状态。后来信誓旦旦地说要养生,泡脚泡了两周就无疾而终,买了一堆养生药材至今还安静地躺在冰箱里。我开始有照顾身体的意识,但目前为止,我使用和消耗它的程度远远大过我照顾和滋养它的程度,希望我在新年能更好地与它相处。

除了肉体之外,对我来说另外一个探寻“自我”的重要要素是时间。时间是很迷人的东西。有时间就一定意味着变化,而我永远都为变化欢欣,因为变化意味着我还活着。这一年personally the most to my taste movie是past lives. 过往人生,我们与过去,我们与时间。在那部电影里,爱情和关系都是次要的,女主对过去的乡愁是最戳中我心坎的地方。我在写作中反复提到过去糟糕的环境在我身上留下的trauma.在逃离那个环境之后,我有意识地与过去保持距离。新的环境,新的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维模式。只有我离过去的距离越远,我才能感到更安全,好像我只有把一切都忘掉,那些疼痛的褶皱才能被彻底抚平。我对过去的很多事情仍有PTSD, 它们对我来说还是太近了。我仍然会时不时想起它们,但远距离偶尔望一眼就好了,我不想靠近。现在想起那些过去没有得到适当疗愈的创伤,我能很快地察觉到身体的应激反应,具体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意识到这一点,为自己觉知更敏锐高兴的同时也不由得感叹,过去我过得是有多么的迟钝和麻木。

我接受我的过往人生,它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对于它们给我带来的痛苦,指责过去的自己是不公平的,因为那不是我的错。但有什么办法,我只能走得更远,靠时间和距离去慢慢治愈。Nora在移民24年后去造访过去,她已经在异乡建立起了新的叙事,复杂的情愫能够在电影最后被那个拥抱稳稳地接住。而现在我还处在与过往人生切割的阶段,希望新年我能与过去告别得更加彻底。

4.她们

终于到了写起来最pleasant的一个部分,我可爱的朋友们。她们。

一个个从我脑子里蹦出来的名字几乎都是在我去了香港,在我开始出走之后认识的。这不是巧合,我的蜕变离不开她们的support. 如果没有她们,我无法写出上面那些文字。她们的存在和我们之间发生的联结让我相信female community的未来。

L和Z是我在去年的总结里就写到的人,我们陪伴彼此走过一年多了。她们俩也都有很大的变化,我真心为她们高兴。提到坚尼地城一定会想到L, 坚尼地城是我在香港最爱的地方。情人节跟她度过的眼泪汪汪一晚是我2023最珍贵的记忆之一,我会永永远远都记得。跟Z有很多不同味道的记忆。Happy Valley跟她的confrontation是辛辣的,她几次带着花出现都很甘甜,我们一起提起过往时又很酸苦。她跟我一起读Yiyun Li, 问我“我们的家在哪里”。Not leaving had never felt like an option. 希望我们早日彻底出走。

跟V大概刚好熟识一年,从她陪我去潜水开始。她看上去是不好惹的女生,但我知道她心里是很柔软的,我见她哭过好几次。她陪我做过很多事情,has seen all sides of me. 在巴厘岛送走她的时候我一个人去买了瓶啤酒,在阳台抽她留下的烟。她说怎么我走了你就喝,我说那是因为你走了才想你啊。跟她在一起的记忆都是很隽永的,琐碎温暖。她在短短一年从十级防晒选手变成晒灯美黑人,她的变化也真的很大。Again, hope we’ll meet in a more liberal place.

跟H仅见了很短的两面就知道我们能click. 果然,两个INFJ哈哈。相似的成长背景,相似的性格,我们本可能在纽约相遇,但命运让我们在香港相识,我们彼此都觉得这个timing特别好。我有一天在坡特别绝望,很晚了她一直听我语音陪我说话。后面我勇敢地做了一件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她说“好酷哦,brave girls”. 她又何尝不是一个cool girl. 我喜欢她拍的胶片,她是香港送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

M是新加坡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我经常说她就像我的therapist, 因为有时她说的话跟therapist说的话一模一样。她是我见过最spiritual的人,她有一种像自然一般平和的energy, 跟她待在一起总是能够带给我平静。我非常崩溃的那天找到她,我们在夜晚的水边站着。我滔滔不绝地讲,在她面前嚎啕大哭。她静静地听,就像水一样容纳我所有的情绪。我很感谢她对着黑夜,大声叫喊,替我说出那些我想说但不敢说的话。

我在Jazz class上跟C相识,她也是一个brave girl, 做了很多我不敢想的事情。我们见面的第一次我说“你的年纪也很好啊”,然后她笑着点头说“嗯”,我就知道她是个不一样的女孩子。我还记得跟她站在China Town的公交站,在一片不息的车流与人群的嘈杂声之中,她坚定地对我说“我还是决定分开”。那一刻似乎整个宇宙的能量都来到了我们俩所在的狭小空间,我心中有团火被立即点燃。那是我2023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and powerful moments. I’m so happy for her and so proud of her.

当然还有萌,我永远的萌。十年相伴,好像时间在我们面前失效了,跟她的感情是一个常量,不随时间,也不随空间变化。她会一直都在,我毫不担心这一点。我知道她爱我,我也很爱她。能在我懵懂无知的年龄遇见她,遇见这样善良的人是我的幸运。两年多没见她了,好想她啊。好在我们就快见面啦,想象她来看我的感觉就像想象我妈妈来看我。一个家人的探望。她不只是我的朋友,更像是我的家人。

5.

过去这一年我走过了许多坎,并不轻松。但好在我的心还没有枯萎。我对新年也没有什么期待,因为知道前面一定有更多的坎。人生不就是一山翻过一山,总会翻过去的。

新年快乐 :)